top of page
129a3d_bb063c441149495792aca2b0c84bca18.gif
  • Inca Chen

2017滬台精英交流高峰論壇 心得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taken from:

Thank you Inca Chen for the insightful observation!

這次去大陸參加活動,有很不一樣的體驗,首先,光開幕介紹貴賓和長官致詞就到第一個茶敘時間。長官致詞當然要就兩岸議題表態,用柔性而堅定的言語強調統一的立場,讓我深深體驗到中共如何把握大小機會做政治宣傳,台商若是多跑幾次大陸、多聽幾次之後,很難不被左右心意而傾向統一,沉浸式的宣傳實在厲害!我真心覺得他們長官的致詞是言之有物,表達得很好。

第一場主題演講是上海的石四箴教授,她講話像每個大陸致詞的長官司儀一樣有朗讀比賽般地清晰,用一系列的照片介紹滬港澳台交流會的發展史,我才知道他們已經推動交流三十年,辦過二十次交流會,從石教授專業的兒童口腔醫學為中心,輻射狀的向外發展到一般牙醫、醫學、管理領域。她極有使命感,要將台灣和大陸拉在一起、促進交流,也因此從而見到兒童口腔醫學這些年來的發展。聽她的分享讓我想到BTBA,和這交流會有些許可以類比的地方,也從他們的經驗與精神學習。

石教授和高明見教授都在演講中表示今年將交棒給朱磊、高士偉兩位律師,也就是他們的孩子。原來Laurence正接下這樣的期許,於是這場交流會以醫學與法學的結合為主題,也邀請了許多Laurence同輩的朋友們、各行各業的年輕專業與經理人士參與,也就是我們來參加,將交流會的方向擴展到專利法用在國際商業的領域,也年輕化,有很大的意義。

Laurence果然是遊走於美中台文化之間,雖然私下很美國風,站在中國的講台上也能融入得體,他的演講圍繞著美國337條款為主題,​解釋美國這個法條是對美國消費者的保護,陸台企業在面對相關的專利訴訟應該要「三心二意」、更小心積極,這法條​跟各個產業都有關,讓大家無論內行外行都聽得懂,選得很恰當,不簡單。

活動本身很隆重,在高級的西郊賓館,甚至用餐的地方還可以透過大片玻璃窗觀賞中庭花園裡的丹頂鶴,過去接待過各國元首,包含論壇及晚宴全員對號入座,合照時每人站得位置都從細節上仔細安排(卻不小心把女生排擠在一邊),感覺到中國人辦活動的方式,和我以前在美國習慣的文化不同。比較可惜的是從台灣來和在上海的人還是自己跟自己講話、networking的居多,卻較少對談,論壇都到尾聲,我還搞不清楚上海當地來參加的都是些什麼人。

晚宴上沙海林主任分享大陸對台灣的政策,包含讓台胞進出大陸更方便、改用卡式台胞證,鼓勵台生到大陸求學、領獎學金、可以校外打工,開放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,鼓勵台灣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等建設,展開對台生在大陸就業的調查、增加台灣人對大陸實際狀況的了解,甚至在外國如果有台胞遇難,大陸的大使館也要幫忙,在在可見大陸已經從各個面向進行統一。反觀台灣內部,許多人對於未來局勢的走向還沒有想法,或是才正漸漸開始跟其他人交換意見,在民主社會下,要達成共識還有很大的距離,過程中會怎樣,大概可以看到未來大陸的影響會越來越大。

在閉門座談當中,主要是討論兩岸關係,下面也分享一下我的筆記。兩岸研究專家、上海台灣研究所倪永杰副所長報告,認為台灣對大陸的發展是從暖和平到冷對抗,而中共對台灣政府的想法是,只要願意接受九二共識,連兩岸領導人都可以會面。他認為蔡英文政府搞「柔性台獨」,從文化上,台灣史觀,消除中國記憶,少文言文、減少中國歷史,引入日本、東南亞歷史文學。對於台灣和美國的關係,他認為台灣最好保持中立,如果台灣人拿美國旗,中國一定要干涉。他還說,對於一中各表,馬英九只有對內在台灣講,吳敦義卻公開講,在當選時收到大陸的賀電,他回覆很長的論述​裡​有提到一中各表,倪教授認為是不行的。​對於​太平島到底是島還是礁​的爭議​,現在說是礁而已,讓太平島在南海的戰略地位降低了。他最後以習近平對台灣的十二大論述為結,他認為兩岸統一是必然,可以提早到2040年左右發生。

上海社科院盛九元教授介紹,中國的社科院是仿俄國制度,提供政府政策發展的研究,其中最大的是中國社科院,有4000人,上海社科院是第二,有1000人,現在也有研究生院,今年還有兩岸交換學生,盛教授底下就有一個台灣清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的交換學生。針對兩岸的經濟​發展​,他認為只有競爭力的分配,沒有紅色供應鍊,兩岸經濟合作現在已經從垂直整合轉成水平合作,只有個別發揮優勢才能合作。台灣的優勢在成本優勢、國際網絡完善,但令人訝異的是在研發和品牌經營等長期策略,卻是陸商比台商重視,因此未來有陸商主導的趨勢。2015年,上海推動一個優惠台胞的政策,給類同於上海市民的待遇及優惠。​在政策上,​上海目標要成為國際城市,像紐約、倫敦一樣等級,成為科創中心,利用上海大量的大學、國家實驗室,不只把自己研發的東西推出,而要讓國際科技創新都來上海。他們認為上海國際化不夠,跟​19​49​年​前300萬人口中有10萬外籍居民比,現在2400萬中卻只有10萬,所以還需要更往國際化努力。滬台合作的機會,有文創、銀髮族的安養、醫療、教育合作中的職業培訓,尤其是幼教、科技方面在應用科技、智慧城市要重生態而非只是技術、以及青年創業。在青年創業方面,大陸重視技術、要看專利,台灣青年卻多走文創,只是一個點子想法,易被模仿,沒有競爭力,無法得到支持,又常常只是個人打拼,人生地不熟,難以形成團隊,容易​失敗​形成挫折感,因而造成負面新聞,因此大陸現在開始培育這些台灣青年,鼓勵先就業再創業,熟悉環境後再創業,所以做了許多調查,了解狀況以提出措施。目前對大陸創業帶來力量的主要還是來自海外,因為他們帶來新技術,能夠符合大陸的政策規劃,不像台灣青年只有文創。聽完這些報告,我們可見大陸對於台灣是研究得很透徹,也持續​更新調查,並制定相關政策來達成統一大略,頗有作為,尤其讓人感慨的是台灣企業已經台灣青年在經濟職場上,已經被大陸超越敗下陣來,不管從企業的方向還是青年的行為都看到實例。​

​最後總結一下這次的心得:​兩岸交流是一定要的,這次參與體驗也頗有收穫,不同地方的人想法文化真的不同,差異大​,​交流時的衝擊才大,也有更多能學習的地方,希望以後有更多參與交流的機會。


16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